孟宪德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农垦部副部长孟宪德同志,因病于2013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孟宪德同志,1922年3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一个衰落的商人家庭,自幼读书聪慧过人,品学兼优。考入上党乡师范学校后,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想启蒙,于1937年加入了牺牲救国同盟会。
1937年8月,作为山西长治县牺盟会突击队员的孟宪德同志被调到陵川县牺盟会任特派员,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打土豪、斗劣绅,开仓济贫等群众工作,组织抵制日货,开展抗日宣传,在斗争中得到锻炼,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2月起,孟宪德同志先后担任陵川县战地动员委员会秘书、县工委组织部部长,潞城县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他坚决执行党的指示,机智勇敢,发动群众为部队输送优秀青年,创建游击队,浴血奋斗,打击敌伪和汉奸,铲除维持会,率部坚持战斗在潞城地区,配合八路军打击日寇,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围攻。
1938年11月,孟宪德同志作为晋冀豫青年代表团副团长,赴廷安出席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讲话,参观了延安的工厂、学校、机关和农场,参加了各类学习和培训,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实践知识,于翌年春返回到太行区。
1939年起,孟宪德同志历任晋东南青年救国总会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太南地委青委书记,太南区党委青年委员,太行四地委委员、青委书记、秘书长,太行第四专区工农青妇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席。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积极筹办和建立太南地区青年联合会,动员群众坚壁清野,掩埋水井,组织儿童、妇女站岗放哨,组织自卫队、民兵开展抗日游击战。他发动群众严惩汉奸、特务、伪军走狗,开展反扫荡斗争。动员青年参军支前,组织捐粮捐钱,开展减租减息,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在近四年的尖锐复杂斗争中,与长治地区、太南党政军民一起经受了残酷环境的考验,打退了日寇围剿进攻,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壮大了人民武装,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孟宪德同志担任太行区长治城市工委书记。他多次深入敌人心脏,了解敌情,发展内线,打击汉奸特务,策反了多个据点的伪保安直属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努力。
1945年10月长治解放,孟宪德同志出任第一任市委书记,后历任长治地区宣传部部长、秘书长,长治县委副书记等职。其间他参加了上党战役,为建立人民政权,进行民主改革,开展土地改革,恢复发展生产,发动群众参军参战作出了贡献。
1948年,孟宪德同志任太行区党委青委副书记,筹建太行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大胆慎重地发展团员,将各条战线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团内,普遍建立起基层组织,全太行区团员发展到数十万,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9年9月至1954年底,孟宪德同志历任山西省青委委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学生部部长,华南分局青委委员,华南团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南局副书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在负责青年团工作期间,他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坚持调查研究,树立良好作风;坚持总结先进经验,推广学科技的好典型;坚持按“五湖四海”和“德才兼备”政策任用干部,调动青年干部积极性。1953年出席了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和世界青年联欢节。
1954年12月起,孟宪德同志先后任广东省粤西区党委副书记、党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军分区政委。在任职的十二年中,他深入调查研究,带领全区人民战天斗地,相继建起“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等水利及农田灌溉工程,使雷州半岛大部农田得到有效灌溉,解决了数百万人的饮水及城镇工商业用水问题,大大提高了抗旱防洪能力。为根除风沙灾害,他主持制定了《关于绿化雷州半岛的决定》,发动全民绿化造林,掀起绿化高潮。他依靠农业合作社采集树种,培植苗圃,在沿海沙洲种植“红树”及防护林,在不毛之地种植飞机草,开展飞机播种造林,创建林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半岛筑起了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从根木上改变了湛江地区的苦旱面貌。他还倡导支持大办交通,发展经济,关注文化,重视教育,狠抓硬件建设,抓人才教育和培养,支持创办了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等4所大学和2所中等专业学校,建起了专区博物馆和图书馆,支持地方剧种发展,促进文化普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湛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1961年12月,孟宪德同志兼任广东省委委员,1966年8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
“文化大革命”初期,孟宪德同志受到冲击迫害,关押达两年之久,身心受到摧残。1969年12月恢复工作,先后任佛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地区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佛山地委书记。他坚持排除干扰,从实际出发,狠抓农业、渔业和工业生产,适当搞活经济,保证了粮食、副食和生活用品的基本供应,安定了全区几百万人民的生活,并适时解放了一批老干部。
1975年6月至1981年3月,孟宪德同志任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负责全省农业工作。粉碎“四人帮”后,主动协助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恢复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参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狠抓经济建设,拥护和支持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广东省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率先脱贫致富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
1981年4月,孟宪德同志调任农垦部副部长。他多次深入全国主要垦区,调研国营农场现状,解决实际问题。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专长,大力发展橡胶及热带作物产业。他力促作物种植的区域布局,倡导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农垦园艺事业。
1982年4月起,孟宪德同志先后任农牧渔业部党组成员、水产分党组书记、国家水产总局局长,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董事长。他坚持接照规律办事,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取消水产品的派购政策,放开鱼价,实行市场调节。积极推动开发外海及远洋捕捞渔业,启动远洋渔业工作,使我国远洋渔业逐步走向世界各地。任职期间,他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工作,参与了我国渔业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参与组织起草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等文件,为我国渔业生产快速协调发展做出积极努力。他坚持依法治渔的原则,参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他注重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完善渔业生产责任制;力促发展海淡水养殖,依靠群众发展专业户联合体;强调水产品是商品,一定要走加工综合利用的道路;积极倡导发展稻田养鱼,实现农、渔产业双丰收,为我国渔业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退居二线后,还担任农业部水产政策研究会会长等职,继续为深化渔业体制改革、渔业资源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奔波。
1995年6月离休后,他仍然关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注农村改革和“三农”事业的发展,关注广东省和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孟宪德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他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欢欣鼓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严格要求自己、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生活简朴,廉洁奉公。
孟宪德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我们要学习孟宪德同志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孟宪德同志安息吧!
(裴文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