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南路特委书记黄平民

 

肖剑锋

    黄平民,1900年出生于广东省廉江县塘蓬乡八莲塘村。小时在八莲塘村念私塾,11岁时随父母迁居石岭乡合江村。黄平民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省立高州中学。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黄平民在高州城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激发了革命思想,立下了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1920年高中毕业时,在廉江县宾兴馆(旧社会的助学机构)的资助下,黄平民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同时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黄平民一边读书,一边到工厂、企业、农场、商店去打临时工,过着艰苦的半工半读生活。但不管困难多大,他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决心始终没变。他曾写信回廉江宾兴馆,表示一定要把知识学到手,决不辜负乡亲所托。

    1923年,黄平民在巴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廉江籍第一个共产党员。随后,中共旅欧支部派他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改组了国民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革命浪潮空前高涨的形势下,黄平民于1925年初从苏联回国,被安排在由周恩来任部长的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工作。在周恩来同志的布置下,黄平民不畏艰险,先后化装潜入粤东军阀陈炯明和南路军阀邓本殷的反动营垒,进行秘密军事侦察,为国民革命军东征陈炯明,南讨邓本殷提供了可靠情报。

    1926年夏,广东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出师北伐。黄平民奉命事先到湖广边境了解军阀吴佩孚部队的布防情况,为北伐顺利进军作出了贡献。此外,黄平民还协助苏兆征、邓中夏等同志,发动了省港罢工工人四五千人,组成了运输队、担架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出发,援助北伐军作战。

    1927年12月,黄平民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他率领一批赤卫队员攻打和占领了广州市公安局贤思分局,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战斗中,他的腿部受了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但他仍坚持指挥作战,直至胜利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

    1928年春,黄平民受中共广东省委的派遣回南路工作,担任了中共南路特委委员。根据省委的指示,中共南路特委作出了在南路各县组织夏收暴动的决定,并分派特委委员到各县做组织发动工作,黄平民被派回自己的家乡廉江。

    黄平民回到廉江的第二天晚上,就在离县城十多里的西莲塘村香火堂老厅间里,召开了廉江县党组织骨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梁安城、梁文兴、罗自琦、吴绍珍、梁尚蔚等十多人。与会的同志你一言我一语地向黄平民汇报了1927年7月梧村垌农民武装起义的经过情况,以及起义失败后廉江的险恶形势:

    我们的起义计划不周,行动仓促……十一位烈士是廉江的骄傲,他们紧守碉楼,气吞山河,临刑不屈,威震敌胆;

    对梧村垌反动地主刘仁珊看管不严,使其伺机潜逃,向敌人通风报信;

    反动派在全县范围内挖地三尺,追查捕杀革命者,共产党员连秀枢、黄干民等人惨遭杀害;

    怕死鬼李德芳、张孔四叛变投敌;

    党、团、农、工组织都停止了活动,部分同志转移外地隐蔽,群众情绪低落;

    ……

    黄平民听了,倏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挥舞着拳头激动地说:“烈士们的鲜血不会白流,共产党不会被白色恐怖吓倒,新的革命高潮就会到来!”接着,他深刻中肯地总结了梧村垌起义的经验与教训,简明扼要地传达了省委在全省范围内重新组织武装暴动的号召,绘声绘影地介绍了东江、琼崖、北江等地起义大军的作战情况,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回廉江的目的就是要重整旗鼓,重建农民武装队伍,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

    同志们无不为黄平民的这番说话拍手叫好。一直坐着抽闷烟的地下交通员梁尚蔚开了腔:“这半年多来,我们东躲西藏,受够窝囊气,如今有平民这样的人物领头干,我们准能胜利。”

    经过一番讨论后,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全县各地党、团、农、工组织的活动;派人通知转移外地隐蔽的同志回来工作;广泛发动群众,重新建立农民武装队伍,群众基础好的村庄马上组织农军……

    这次会议后的一些日子里,黄平民在罗自琦的陪同下,开展了深入广泛的社会调查,目的有三个:一是了解各地农民协会和农军组建情况;二是选择一个地点建立小型兵工厂,为武装起义制造武器;三是为武装起义后能在廉博边勾漏山脉建立根据地作准备。白天,他俩走家串户甚至在田头地边找贫民百姓了解情况;夜晚,他们则出现在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的聚会地点上,向他们传播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历时一月,从九洲江泮到仙人嶂下的广大农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小兵工厂的厂址选定了,就在龙湾区蓬山村,该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真有点蓬莱仙山的味道。从县城到此,小路四十里不足,大道六十里有余,而且从1926年开始,这里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可谓地利人和兼而有之。小兵工厂开办时,中共南路特委根据黄平民的提议,委派了梁光华同志(原叶挺部下)到来担任领导人。其后,一批简易的枪支和手榴弹、手雷等武器被制造出来,为廉江县举行夏收农民暴动作了充分准备。

    1928年4月清明节后几天的一个晚上,黄平民率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百多人,乘着夜色来到梧村垌村边的禾山岭。夜幕下的禾山岭树影阴森,万籁俱寂,梧村垌起义遇难的十二位烈士的合葬墓,安静地座落在岭的西端。到达目的地,同志们一齐动手,铲草、打坯、掊土,干脆利落地把烈士墓修葺一新,献上花圈,并把黄平民事先亲自写好的几谷箩标语和小红旗张贴或插在烈士墓周围,不到十分钟,布置停当。追悼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开始。会上,黄平民亲自致悼词,他高度赞扬了梧村垌起义烈士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愤怒声讨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人民的血腥罪行,号召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要踏着烈士的血迹,做好再次武装起义的准备。接着,燃放鞭炮,高呼口号和唱国际歌。顿时,群情激昂,歌声、口号声和鞭炮声震撼着黑沉沉的廉江大地。

    前后半个多钟头,追悼会结束,黄平民率领全体同志迅速离开现场。

    国民党廉江县当局得到消息,异常恐慌,派兵连夜把禾山岭包围起来,但他们连一个人影也见不到,只见万山遍野都是标语和小红旗,只好命令士兵们把标语和小红旗拣了回去。国民党廉江县县长黄质文汇集一批反动头目到县长办公室来研究分析“情况”。县府秘书当仁不让地说:“写得这样一手好字的人全县都没有,这些人来头不小呀!”警察局长满有把握地推断:“在距县城不到十里的地方,竟然敢于大张旗鼓地举行这样的反政府活动,说明共产党在廉江又有了一定实力。”这伙平日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的家伙越看越害怕,越想越坐卧不安。参加镇压梧村垌农民武装起义的反动团董刘仁珊,看了“一定要枪决刽子手刘仁珊!”这条标语后,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顿时心脏病发作,三天后便一命呜呼了。

    刘仁珊的死讯传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地称赞着:“共产党的威力真大,一条标语吓死一个反动派。”

    廉江的革命形势又开始高涨起来,到外地隐蔽的大部分同志先后回来了。新的农民自卫军又在各个红色村庄重新组建起来。黄平民的工作比原来更忙了。白天,他要隐蔽起来写文件,订计划,研究分析各个村庄报来的情况;晚上,他要亲自深入到农民群众当中,做组织和发动工作。

    一天夜里,黄平民从西莲塘赶去书房坡召开该村农军成立会议,刚好经过自己的村子。这条不到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因为座落在九洲江与其支流吉水河的汇合处,所以取名合江村。黄平民就在这个村子里喝着门前的九洲江水长大。自从1920年到法国留学至今,黄平民已离家八个年头。来到村边,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举目向自己的家望去。朦胧的月色下,出现了自己熟悉的屋影,屋前的小窗户,透出了几丝微弱的灯光,灯光下,也许是母亲在劳作,也许是儿子在夜读。看着看着,黄平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脑海中又现出八年前离家时的一幕:母亲噙着泪水,把他送到了这九洲江边,千叮万嘱,要他保重身体,要他学成以后速速回家。妻子抱着呀呀学语的儿子,不敢多言语,只是躲在母亲背后,偷偷擦着眼泪……现在,他这个远涉重洋的游子确实归来了。家,就在眼前,亲人,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他,他真想一步跨入家门,与亲人们痛痛快快地倾诉离情。然而他没有这样做。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想到当时的险恶环境,为了避免给工作带来麻烦,黄平民欲行又止,忍痛割断了离情。他转过身来,加快脚步,乘着夜色,悄悄地离开了合江村。在此后的几个月当中,黄平民因工作关系,成十次路过合江村边,但他始终没有踏进自己的家门。

    夏代有个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受到后人的赞颂。而黄平民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解放,则是近十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黄平民回廉江领导闹革命的消息,隐隐约约地传了出去,他的家人听到这样的传闻,又忧又喜。喜的是离家多年的亲人终于回来了,一家人很快就能团聚;忧的是这样的消息传了多时,但始终未见亲人回家。是真是假,是福是祸,一家人为此急得团团转。母亲盼儿心切,茶饭不思,坐卧不安,不久便病倒了。家里只好派出人马,四下里打听寻找黄平民。

    妹妹黄淑贞,为此专门在廉城住了半个月,中小学校、商店铺头、大街小巷,一天跑几遍,结果无影无踪。

    大哥黄香山,从石岭找到塘蓬,从太平寻到吉水,查亲戚,问熟人,这几个区乡的村落他几乎跑遍,还是杳无音讯。但黄香山并未死心,他发誓:只要弟弟还在中国,就一定要把他找到。

    有一天,在广州湾赤坎车站,黄平民正要跨上一部开往梅    的汽车,一只手却被人紧紧抓住。他回头一看,是自己大哥黄香山。黄香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民弟,我是你大哥呀!我找得你好苦啊!母亲病了,你跟我回家去……”黄平民先是一愣,随即镇定下来,他看了一眼这乌烟瘴气的车站,脑际蓦地闪过国民党便衣特务和法国警察的魔影,继而想到梅    方面的紧急会议正等待着他去参加,于是他把脸一沉:“先生,你认错人了。”用力挣脱自己的手,一步跨上汽车走了。黄香山木然地站在那里,望着远去的汽车,好大一会还清醒不过来。

    1928年6月初的一天,黄平民在廉江县塘蓬区塘背村召开几个主要区乡党组织的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委关于在全省发动夏收暴动的决定,听取各乡农民自卫军的组织装备情况汇报,布置下一步行动计划。会议刚刚结束,塘背村老秀才、黄平民读私塾时的老师黄天甫来了。此人思想开朗,学识渊博,黄平民向来尊重他。见了黄平民,黄天甫开口便问:“平民,你回家见过父母双亲了吗?”

    黄平民回答道:“还没有。”

    “你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又留学西洋,须知忠孝两全,方为正人君子。”黄天甫一字一句地说。

    黄平民听他话中有话,笑着回答:“老先生有话明说,学生愿意领教。”

    “蒋介石背叛孙总理,国民党日趋腐败,你为国效命,救民于水火,此为忠也,我赞成你。然据人所言,你回乡已数月,家门未入。父母妻儿望眼欲穿,盼你团聚。兄妹寻亲,踏破铁鞋,见面你不予相认。更可怜你母亲,盼儿心切,忧思成疾,卧床不起,你父亲怒子不屑,叹气连声,终日借酒消愁。为人之子,你未尽孝道。”老秀才自恃是这一带黄氏族老,又是黄平民的启蒙老师,竟滔滔不绝地训起人来。

    黄平民让他把话说完,然后心平气和地说:“老先生坦诚之言,学生自当铭记在心。但正如老先生所讲,国民党反动派滥杀无辜,国家危难,生灵涂炭。平民学成归国,不思高官厚禄而志在社会革命,实为救国救民。人非草木,父母家庭岂有不爱之理,然而国破家何在?我先国后家,应是正理。倘若一旦回家,亲人见面,难分难舍,岂不耽误了我的正业。况且当今之世,豺狼当道,万一我有不测,反会株连家庭父母更甚,那才是最大的不孝。望先生谅解学生苦衷。”

    黄天甫听了,觉得句句在理,无可辩驳,但他还是反问了一句:“那么,你就永远不回家啦?”

    “那倒不是,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黄平民紧接着回话:“我想写一封家书,请先生借给我纸和笔。”

    纸笔送来,黄平民略加思索,随即挥毫写下五言律诗一首:

    世界如潮涌,雄心万里驰。

    曙光浮一线,宇宙尚昏迷。

    原野垂绿荫,云天树赤旗。

    万民欢呼日,游子会亲时。

    黄平民把写好的诗递给黄天甫:“有劳先生给我转送家里,学生公务在身,恕不奉陪了。”说完便告辞而去。

    黄天甫望着他的背影,摇头叹息:“此子志同陈涉,非吾辈所能移也!”

    在黄平民同志的努力下,廉江县党组织及农会、工会等革命团体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28年4月,廉江的共产党员已从原来的350人发展到940人,农民自卫军从原来的完全解体又组织发展到2000多人。一度低潮的廉江革命运动又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当时,中共南路特委在给省委的两次报告中说:“黄平民同志回后,工作很努力,并能吃苦,他们(农民)已超脱了恐怖沉闷的时代,而入于向前发展的时代了。”①“南委对廉江的工作承认为目前唯一有希望之工作。”②

    1928年8月,黄平民担任了中共南路特委书记,同年11月,他出席了在香港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会上他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常委。

    1928年12月间,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南路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黄平民在广州湾被法国警察逮捕。法帝国主义者把他引渡给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押到高州,由于黄平民宁死不屈,痛斥敌人,同月23日被敌人杀害,时年仅28岁。

    1929年1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发出了第四十一号通告,悼念黄平民、朱也赤、黄中等南路十余死难同志《详见附件一);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红旗周刊》1929年1月二、三期合刊载文《悼黄平民、朱也赤及南路死难烈士》给予黄平民极高的赞扬和评价(详见附件二)。(作者:肖剑锋为原廉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注:①《中共南路特委给省委的第一号报告》(1928年4月26日),选自《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第237页。

    ②《中共南路特委给省委的报告》(1928年5月3日),选自《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编集》第366页。刊载文《悼黄平民、朱也赤及南路死难烈士》给予黄平民极高的赞扬和评价